- 杨乐燕;
构建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协同育人工作体系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大思政课”建设理念,打通“三全育人”要素链路,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多方主体难以有效协同、多种资源难以有机整合、多种载体难以有力运用、多元评价难以有章落实等现实阻梗,应当分别聚焦育人目标、职教特色、衔接贯通、效果增强等四个维度,形成多方主体的适配协同,促进多种资源的规划整合,推动多样载体的互融共生,实现多元评价的切实落地。
2025年04期 v.45;No.214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俏奕;
文章以OBE理念为指导,聚焦民族地区高校“青马工程”课程优化,以河池学院为例,系统剖析传统培养模式在目标定位、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及评价机制中的核心问题,建构“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动态反馈”的课程优化创新路径。文章将培养目标细化为“政治素养、时代担当、民族认知、实践能力”四维可量化指标,构建包含六大模块的“六位一体”课程群,采用“双导师制+立体化平台”双轨教学机制,建立“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动态反馈机制”三维度评价体系,形成“理论扎根地方、实践服务地方、成果反哺地方”的育人模式。实践表明,该体系能有效突破传统教学瓶颈,实现从“理论灌输”到“实践赋能”、从“单向输出”到“校地共生”的转变,为民族地区培养“懂政策、有情怀、能服务”的青年骨干提供可复制的本地化范例,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乡村振兴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年04期 v.45;No.214 8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韦振宇;钟伟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教育范式由“再现范式”转向“生成范式”。生成范式思政教育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复杂性理论及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强调情境性、互动性和价值导向性,致力于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和构建意义来实现学生深入学习和价值观内化。生成范式高校思政教育要遵循三大路径:智能化情境教学、智能化交互式教学、智能化评估。在基于人工智能的生成范式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要警惕过度依赖AI系统、价值导向弱化、算法不透明、个人隐私不安全等风险与挑战,通过完善制度设计、伦理和技术规范,确保人工智能的应用服务于高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25年04期 v.45;No.214 9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